產能過剩屢治不愈,平板玻璃頑疾暴監管軟肋
剛剛過去的2011年中國平板玻璃產業受到不小沖擊,全行業集體進入“寒冬”,被牢牢套上了產能過剩的“帽子”。
近年來,由于受到國內房地產業發展的影響,平板玻璃作為必要的建材逐步升溫。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到2010年年底,我國累計新建了34條平板玻璃生產線;2011年上半年我國平板玻璃行業新建13條生產線,同時還有30多條生產線在建和擬建,發展勢頭迅猛。然而,隨著2011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關于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政策,房地產行業在一定程度上受挫,并影響到與其相關的上下游行業,平板玻璃產業首當其沖。
價格慘跌 投資需理性回歸
平板玻璃在2009年被國務院列為六大產能過剩行業,國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調控。然而兩年間這一行業重復建設并沒有得到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跡象。最新數據顯示,2011年全年國內平板玻璃產量73789萬重箱,比2010年增長15.8個百分點。而產能過剩直接導致價格下滑,以福建省為例,2011年前三季度,平板玻璃出口量為221.8萬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9.8%;總價值1118萬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4%。
“從市場角度看,平板玻璃產業出現產能過剩有兩方面原因,首先是自身產能建設速度過快,整個行業缺乏理性;其次,缺乏對上游市場的敏感性,在房地產市場受到嚴控時沒有及時剎車。”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研究員田艷麗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相對而言,鋼鐵、水泥等行業在應對產能過剩風險上做到了先知先覺。
2010年整個平板玻璃行業贏利70億元,市場前景看好,刺激了這一項目的投資。2011年上半年,國內平板玻璃行業利潤大幅度下跌,僅為14億元,同比下降了55.9%。一部分企業的自律減產并沒有讓行業恢復理性,反而加劇了投資熱度。除了市場原因外,國內平板玻璃行業也存在生產結構不合理、盲目擴張和違規經營的現象。由于監管方面存在漏洞,導致部分企業打著生產高新技術產品的旗號,以生產新型玻璃、超薄玻璃、太陽能玻璃產品為借口,實際上仍然從事平板玻璃生產。
“市場不是一個孤立的環節,任何一個行業出現產能過剩都絕非偶然。”田艷麗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