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智能優化是未來趨勢
歐美“雙反”余威尚在,國內政策陸續出臺,中國光伏電站開發正徐徐拉開大幕。但摩拳擦掌的中國光伏業在迎來春天之前,卻不得不面對一個新的困境。
近日,西部地區頻繁曝出光伏電站質量問題。根據第三方檢測機構北京鑒衡認證中心的一份報告,全國已調查的425座太陽能電站中,30%建成3年以上電站都已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
“西部電站質量問題頻出是早可以預見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國企工程師告訴記者,前些年金太陽工程的高補貼和低驗收標準造成很多西部電站存在嚴重質量隱患。
“電站運營壽命是25年,后續問題會越來越嚴重。”國電光伏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吳協祥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
據記者了解,一些有預見性的光伏企業已經開始著手應對并布局一個新的巨大市場—電池質量優化。
損失幾何
2013年,中國新增并網光伏發電裝機達12.9吉瓦,成為全球第一大光伏應用市場。2014年中國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將達到10~12吉瓦,占全球1/4。
然而,鑒衡認證中心這份廣為流傳的報告卻暴露出了相當不樂觀的現狀。據悉,甘肅某10兆瓦光伏電站,抽檢發現高達58%的光伏組件出現功率明顯衰減,且年均衰減遠遠超出0.8%的正常范圍。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實際上,我國西部地區光照豐富、土地低廉,是大型光伏電站建設的理想場所,但也存在干旱少雨、風沙活動強烈等惡劣的自然環境。
上述工程師告訴記者,環境溫度太高會造成太陽能組件的發電功率降低,而風沙大則會造成封裝材料腐蝕,并導致性能加速降低。
據悉,目前我國在光伏項目招標中已經考慮了環境溫度的影響,但對于風沙侵蝕還未有相應考慮。不過,隨著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出臺相關標準,國內也將很快同步。
此外,由于光伏電池采用串并聯的方式,任何一個小問題都能影響一整串電池,時刻體現出“木桶效應”。
數據顯示,以中國西部一類地區20兆瓦光伏電站為例,假設組件年功率衰減為0.8%,使用年限從25年下降為10年,那么光伏項目內部收益率會從11.39%下降為4.89%,投資收益凈現值減少3.28元/瓦。而0.8%只是平均值,由于“木桶效應”,實際損失值更大。這將直接影響電站的投資回報率。
據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其所在公司的幾座電站也出現了質量問題,其中最嚴重的損失達幾百萬元。
據此估算,我國由于電站質量問題導致的經濟損失將是個龐大的數字。
緣何而起
是何原因導致了西部電站質量問題頻出?
目前的一種說法是背板質量不過關。不過該說法卻也存在爭議,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該說法來源于相關廠商,而非第三方研究機構,因此不能完全采信。
該業內人士認為,環境復雜、產品質量缺陷、“搶裝潮”等各方面因素都可能影響電站質量,但目前國內大部分電站只運營了一兩年時間,難以科學判斷,他呼吁第三方研究機構對此進行系統的調研。
另一位業內工程師則告訴記者,不論是太陽能組件的輸出功率不達標、施工安裝時的連接件接插不當還是光伏逆變器不正常的停機等現象都時有發現。
吳協祥則指出,根據他們的經驗,90%以上的質量問題都來源于安裝環節。
吳協祥告訴記者,部件質量相對可控,各企業也都有可追溯的質量管理體系,但安裝過程卻缺乏充分的監督管理。例如,組件在工廠里都非常注重細節,甚至連輪子都要采用防震包裝;可到了安裝現場則完全是另一番場景:亂扔亂拖,甚至亂壓亂踩。安裝,成為整個鏈條中最為薄弱、最不專業化的環節。
這種“不專業”也和每年下半年集中出現的“搶裝潮”密切相關。
由于目前我國在電站建設批復上采用“路條”制,導致第三、四季度出現“搶裝潮”,安裝隊伍多以當地臨時工為主,人員素質低、管理不到位。
“很多持幣待購者躍躍欲試,但現在路條制度不乏貓膩,帶來的質量隱患太大,誰還敢買呢?”吳協祥說。
最為業內人士詬病的還是太陽能電站招標的“低價中標”制。一位光伏組件制造商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整個產業鏈都是“低價中標”,企業被迫向低價方向發展,雖說不至于偷工減料,但肯定會不斷侵蝕產品質量,后果嚴重。
吳協祥則認為:“從部件生產、運輸、安裝直到電站運維,鏈條中的環節缺一不可,質量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
另一位業內專家則表示,太陽能電站是誕生沒幾年的新產業,應該允許在發展中解決問題,不能因此認定這個產業不健康。但他同時也對這種爆發式的增長持有疑慮,“任何產業發展過快都存在隱憂”。
未來趨勢
業內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電站質量問題在海外項目也存在,但比例小得多。
“原因無非和產品質量差異、施工質量以及驗收標準的高低等都有關系。”上述匿名國企工程師指出,近年來由于國內發改委、能源局對光伏項目的重視以及相關國標出臺,西部光伏電站的整體質量也在提升。
隨著今年安裝潮的到來,日前,國家能源局下發特急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光伏電站建設與運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從11個方面對光伏電站作了規范,并要求項目單位進行設備采購招標時采用獲得認證且達到國家規定指標的產品。
實際上,我國也不乏運行較好的電站。一個典型的例子是2009年建設的我國第一座光伏電站至今發電情況仍然較好。據介紹,該電站作為全國第一座具有標桿意義的光伏電站,除了設計、建設標準較高,在其后的維護上也頗下了番功夫。
專家建議其他電站也應加強后續的維護服務。此外,還應采用第三方保險機制,來強制完善服務。
從目前的情形來看,已建電站出現質量問題難以避免。吳協祥提出,智能優化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據介紹,所謂“智能安裝”,是指在電池安裝時配備相應的智能優化系統,可以對組件質量實現智能管理,從而提高發電能力和整體質量。除了新建電站,已建電站也可以進行優化,是解決現有電站質量衰減問題的一大方案。據悉,2013年國際上已經實現了1吉瓦光伏電池“智能安裝”。
“我國自然環境較差,對智能優化的需求比國外更迫切。”吳協祥表示。
據悉,除了國電光伏,國內的另外幾家知名光伏企業也早已在此領域布局。
“該方法無疑會增加成本,但是從長遠來看,應該是一個方向。”一位業內專家評論稱。
吳協祥則斷言:“今后絕對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