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為保APEC藍 要求河北經濟轉型
在北京召開APEC期間,河北的工廠、工地實施限產,以保障北京的藍天。這被網友戲稱為APEC藍。現在,為了徹底治理霧霾,中央要求河北省制定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升級的方案,河北將進入艱難的“脫胎換骨”階段。
目前,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在統籌各廳局的意見,并匯總上報給河北省政府,之后,河北省將向中央提交一套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升級的方案。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工廠的停產、限產給經濟帶來了下行壓力,11月匯豐制造業PMI創下半年新低。
記者從河北省政府獨家獲悉,近日,中央要求河北省制定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升級的方案,這意味著河北從限產治霾進入到根本之道——經濟轉型。目前,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大氣辦”)正在統籌各廳局的意見,并匯總上報給河北省政府,之后,河北省將向中央提交一套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升級的方案。
在治霾壓力下,河北省經濟轉型已經越來越迫切。雖然已經“壯士斷腕、傷筋動骨”,但“脫胎換骨”的時刻還未到來,而此次方案的研究制定將督促河北盡快推動轉型升級,進入經濟發展的新階段。
推動經濟轉型,這是治霾行動的進一步深化,也是治本之策。大氣辦處長呂紋透露,實際上,今年以來,河北省已經超額完成了大氣防治的計劃任務。這一任務是根據去年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制定的,細分到各個廳局縣市,計入干部考核。各廳局定期對任務執行情況進行匯總審查。
而官方公布的數據也表明,治霾初見成效。根據今年前9個月河北省的空氣質量分析報告,在1至9月的273天里,全省11個區市達標天數平均為113天,占41.4%;超標天數平均為160天,占58.6%。與2013年同期相比,全省平均達標天數增加了15天;重度以上污染天數平均減少了11天。
這與河北省過去一年“鐵腕治霾”行動密不可分。根據河北省政府提供的最新數據,截至10月底,河北省已累計壓減煉鐵產能1202萬噸、粗鋼產能977萬噸、水泥產能2813萬噸、玻璃2176.5萬重量箱。鋼鐵、水泥、玻璃等大氣污染排放大戶已經進行了大幅壓減產能。
河北省省長張慶偉也曾坦言,“現階段壓減的這些產能,大多符合國家產業標準。但為了治理大氣污染,為了騰出發展空間,河北必須壯士斷腕,義無反顧地推進”。
節能減排仍然在嚴格推行。截至10月底,河北省已經淘汰了3532臺燃煤鍋爐,建成53家清潔型煤生產配送中心,完成集中供熱鍋爐煤改氣0.389億平方米,對400多萬平方米的建筑進行了節能改造,燃煤消費量比2013年減少1875萬噸。
即使如此,人們的擔憂仍未解除。根據環保部發布的我國第三季度重點區域和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按照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評價指數,在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10個城市中,河北省的唐山、保定、邢臺、邯鄲、衡水、石家莊、廊坊占據了其中七席,在其余三個席位中北京、天津占據兩席。
相比去年三季度的全國空氣質量排名,河北省的空氣質量排名并無明顯改善。去年三季度,同樣是這七個城市在空氣質量最差的十個城市中榜上有名,不同的是,當時北京不在這一“黑名單”中。
全國排名情況與地方官方所陳述的治霾效果并不吻合,矛盾在于雙方對治霾效果的監測標準不同,河北幾大城市要走出“黑名單”,其空氣質量必須發生“質變”,而非微弱的“量變”。
同樣,這種矛盾背后,政府機構與民眾對治霾的認識也不同。民眾期望消除霧霾,每天都能實現類似于APEC期間那樣的藍天。但是,政府部門深知其背后的艱難,呂紋介紹,在APEC期間,河北很多工廠停工、車輛限行、機關單位放假、農村不允許燃燒秸稈等等,正是這些非常規的措施才保證了“APEC藍”,但是,正常情況下,人們要生活,工廠就要生產,污染物就要產生,這是在工業發展中必然伴隨的現象。
呂紋形容,如同將一滴墨水滴入水中非常容易,但要將這盆被污染的水重歸清澈則是一個很長、很艱苦的過程,大氣治理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對于當前的治霾效果,就如同39度和38度的高燒,民眾在難受的程度上并沒有太大的差別。
而經過一年的壓減過剩產能、改造排放設施、減少煤炭消費,這些依靠末端“減法”治霾的空間已越來越小。工廠關停后,地方經濟發展如何推進?就業如何解決?中央向河北要方案,必須盡快啟動治本之策——結構調整、經濟轉型,而河北將進入真正艱難的“脫胎換骨”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