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低碳發展須從降成本出發
作為《巴黎協定》的締約國,我國承諾了具有挑戰性的減排目標,這一目標將驅動我國進入碳減排高速軌道。當前,我國高排放企業減排壓力劇增,需要積極尋求減排的潛力區域和推進高效減排的著力點。
筆者認為,我國當前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中的“降成本”理念對于推動企業低碳發展有重要的啟示意義。通過卓有成效地降低企業的碳減排成本,可撬動企業積極主動開展減排,以有力地支撐起我國實現中長期的碳減排目標。
從成本的角度來看,減排成本是一個阻礙企業經濟高效實現碳減排的關鍵性掣肘。這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首先,當前企業減排成本高。從減排成本的兩個重要構成來看,一是結構減排成本,即因選擇低碳材料或能源,相較于重置原有的材料或能源而多支付的成本。現實情況是低碳環保的材料或能源均不便宜,較高的成本影響到企業的減排積極性。二是技術減排成本,即為購買或研發節能設備、低碳技術而比原普通設備或技術多支付的成本。當前狀況是,低碳環保的設備價格遠高于常規設備,企業在節能減排技術上投入高而回報低,其減排的積極性受挫。由此,形成結構減排成本和技術減排成本“雙高”的局面。
其次,企業的減排成本極具粘性。在結構減排成本和技術減排成本“雙高”的背后,既有煤炭等高碳能源價格低廉導致企業去煤炭的動力不足的原因,又存在企業重置傳統設備時選取高價格的低碳設備意愿較低的問題,這體現了碳減排成本的粘性較高。而減排成本較高的粘性,又強化了企業固守高碳能源和傳統設備的理念,由此加大了減排難度,影響到減排目標的實現。
再次,企業的減排成本無法得到有效的補償。一方面,政府給予的減排補貼非常有限,低碳政策引領作用還不夠強;另一方面,交易市場和交易機制尚不完善,企業難以通過碳排放權交易實現減排成本的有效補償。由此,在成本缺乏有效補償的情況下,企業減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均受到抑制。
因此,筆者認為,我國要實現高效減排,推進企業低碳發展,需從降成本角度出發,地方政府和企業雙管齊下,在政策引導、機制設計、技術深化和管理支撐等關鍵方面綜合發力,系統性地降低企業的減排成本。
政策引導。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引領作用,完善低碳能源發展規劃,加大對碳減排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一方面,通過財政補貼和貸款貼息等方式,減輕企業因碳減排活動的高投入而增加的財務壓力。另一方面,通過倡導和推廣低碳消費理念,使消費者對低碳產品更加青睞,提升企業低碳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為企業節省營銷成本。政府補貼和低碳消費理念引導可從外部有力地驅動企業積極減排,企業則可以輕裝上陣,開展多元化、差異化和更靈活的節能減排。
機制設計。完善碳排放交易機制,為企業彌補碳減排成本提供制度和機制保障。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企業通過出售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或者節余的碳排放權配額,獲得的收益可以有效補償前期碳減排活動付出的成本。因此,要設計和運作高效率的碳排放交易機制,使企業減排成本補償具有行為規范性和決策靈活性,激勵企業積極減排。
技術深化。清潔能源和清潔技術的出現為能源消費改進和能源替代提供了支持,但替代成本高是企業當前面臨的一大難題。解決這一難題需從降低清潔能源和清潔技術的成本出發,加大研發投入,攻克關鍵性技術,力爭突破低碳技術的高成本障礙,實現低碳能源、低碳設備的高使用率和低減排成本優勢共存。由此,借助于減排技術進步可以逐步減少企業減排成本的粘性,推動企業更廣泛地使用清潔能源和清潔技術。
管理支撐。管理制度和工具的應用,有利于對企業碳減排成本進行事前、事中及事后的控制,優化減排的資源配置,以達到低成本減排的效果。如現有研究指出的,企業根據碳減排目標編制科學合理的碳預算,實時控制和調整碳減排成本,可實現經濟高效的減排。另外,企業應適時構建碳減排績效評價體系,對碳減排活動進行正向的信息反饋。更為根本的是,企業需秉持成本效益原則,選擇最優的低碳化經營方案,從源頭上控制減排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