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玻璃制作工藝不同
林梅村先生在其專著《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中,分析了東西方古代玻璃制作的不同工藝體系:西方玻璃制作技術經歷了琉璃、原始玻璃和玻璃三個階段:早在公元前5000年,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就把玻璃當做軸面涂料,發明了琉璃器,進而制造出原始玻璃。公元前2000年,西方玻璃進入第三個發展階段。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鹽,如果加入微量的鐵元素可使玻璃產生綠松石一樣美麗的顏色。但當時制造玻璃還需純堿作為助熔劑。地中海東岸的腓尼基(今黎巴嫩)具備上述造玻璃的一切條件,所以玻璃制造業起源于腓尼基,公元前2000 年傳入埃及。埃及人后來又發明了透明玻璃。公元前1000年末,埃及玻璃幾乎占領了整個西亞市場,兩河流域古遺址到處可見埃及玻璃。
中國古玻璃與西方玻璃完全不同。中國玻璃是為模仿玉石,采用不透明的鉛鋇玻璃;而西方玻璃則是模仿青金石或綠松石,采用透明度較高的鈣鈾玻璃。直到19世紀后期,西方才出現含氧化鋇的玻璃。中國玻璃經歷了原始玻璃和玻璃兩個發展階段:中國最早的玻璃屬于含堿鈣硅酸鹽玻璃,以草木灰中氧化鉀為助熔劑,從原始瓷釉演變而來,起源于春秋戰國之交(前800年—前500年)。中國古玻璃進入第二階段后,制作工藝與青銅冶煉和煉丹術密切相關,采用氧化鉛和氧化鉀為主要助熔劑,玻璃成分為中國特有的鉛鋇硅酸鹽玻璃以及鉀硅酸鹽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