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平板玻璃行業重申嚴禁新增產能
來源:玻璃網 發布時間:2018-08-20 21:45:35 編輯:CTC秦皇島 瀏覽:2620
工信部、國家發改委13日聯合發布的《關于嚴肅產能置換嚴禁水泥平板玻璃行業新增產能的通知》明確要求,各地要嚴格把好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建設項目備案源頭關口,不得以其他任何名義、任何方式備案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能的建設項目。對確有必要新建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建設項目,必須嚴格實施等量或減量置換,需持有經當地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公告的產能置換方案。
隨著各地化解過剩產能的推進,水泥、平板玻璃行業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高。但隨著行業效益好轉,一些地方又開始出現新上產能項目的苗頭。
8月13日,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關于嚴肅產能置換嚴禁水泥平板玻璃行業新增產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明確要求,各地要嚴格把好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建設項目備案源頭關口,不得以其他任何名義、任何方式備案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能的建設項目。對確有必要新建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建設項目,必須嚴格實施等量或減量置換,需持有經當地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公告的產能置換方案。
結構性去產能進入“攻堅期”
在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楊建國看來,《通知》的發布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系列政策的延續。其中,結構性去產能,從2015年開啟以來到現在,正式進入了“攻堅期”,也就是“啃硬骨頭”的階段。
就目前去產能取得的成果而言,楊建國認為,當前各地完成去產能目標任務問題不大,同時去產能的行業和力度在不斷增加,在遏制產能盲目擴張,整合壓縮過剩產能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效。
統計局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7月份,全國累計水泥產量11.9億噸,同比下降0.3%,降幅較1~6月份收窄0.3個百分點,去年同期為增長0.2%;7月份,全國單月水泥產量1.96億噸,環比下降1.96%,同比增長1.6%。
此外,1~7月,全國累計平板玻璃產量49743萬重量箱,同比下降0.4%;7月份,全國單月平板玻璃產量7293萬重量箱,同比增長1%。數據也顯示出水泥、平板玻璃行業產量下降。
在累計產量下降的背景下,這次《通知》依然嚴格限制新增產能,并強調對確有必要新建的項目必須實施等量或減量置換。
事實上,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水泥平板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明確提出,等量置換是指建設產能等于退出產能,減量置換是指建設產能小于退出產能。位于國家規定的環境敏感區的水泥熟料建設項目,每建設1噸產能須關停退出1.5噸產能;其他非環境敏感地區的新建項目,每建設1噸產能須關停退出1.25噸產能。
之所以再次發文強調嚴禁新增產能,楊建國認為,結構性去產能正式進入了“攻堅期”,也遇到了一些問題。部分行業、企業出現復產、異地轉移和“以停代關”的情況,部分抵消了前期去產能的效果,同時影響了市場預期,對后期推進去產能也有不利影響。
另外,一些區域“一刀切”式的做法,在去掉落后或相對落后產能的同時,也“誤傷”了先進產能,沒有更好地體現市場的公平和效率,激發各市場主體的活力。而債務處置、資產處理以及職工分流安置等方面進展較慢等,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去產能需要優化體制機制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某種程度上說,鞏固去產能成果能夠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產業更新,促進產業升級,為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創造條件。”楊建國表示。
在楊建國看來,去產能進入“攻堅期”后,仍要繼續推進、持續深化。首先是硬約束監督管理,形成區縣初查、市級核查、國家督查等層層監督模式,防范邊減邊增、復產等問題的出現;其次,推動企業兼并重組以及優化產業空間布局,鼓勵兼并重組企業整合內部資源,優化技術、產品結構,壓縮過剩產能。
當然,也不能忽視從需求端引導企業合規釋放產能,包括鄉村振興、高質量城鎮化等戰略推進,挖掘國內市場潛力,消化部分過剩產能。還要鼓勵優勢企業以多種方式“走出去”,優化制造產地分布,消化國內產能。
對于本次《通知》的發布,楊建國認為,《通知》能增加對新增產能的抑制作用,但徹底根治還需要長期、持續的監管和調控。更關鍵的是,行政化手段只是去產能的方式之一,如何更好地發揮出市場機制作用,如何真正有效地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才是真正根治新增過剩產能問題的關鍵所在。
楊建國表示,去產能還需要優化體制機制保障,包括政府管理過程中,能不能通過引入第三方等方式,加強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動態監測分析,建立產能過剩信息預警機制;包括減少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行政干預,堅決清理廢除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采取土地、資源、稅收、電價等損害公平競爭的優惠政策;包括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建立生態環保補償責任制等。